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政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融入中小学各学科 不单独设课

2021-08-25 11:0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加入收藏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24日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中新网8月24日电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24日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沈湘平指出,《指南》的基本考虑主要是三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Mwk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第一,关于“进什么”的问题。《指南》强调,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相关素材内容和载体形式,坚持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坚持育人导向,明确每个遴选素材的育人立意指向。Mwk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第二,关于“进多少”的问题。《指南》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要求,并予以适当拓展,坚持适量适中的原则,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Mwk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第三,关于“如何进”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整体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到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各学段的育人立意、内容主题和载体形式各有侧重,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以成人。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进”的任务。Mwk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最后,是《指南》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南》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包括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组织实施等八个部分;附件分成12个学科,详细提出了“如何进”的策略。”沈湘平补充说。Mwk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苏亦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