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5月30日对外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指引》,主要内容就是取消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业务的事前申请制度,改由信息披露义务人根据标准自行审慎判断,交易所对此实行事中事后监管。《业务指引》将自2016年6月10日起开始施行。
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规定,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股票上市规则》针对一些特殊情形,规定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制度。
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交所本次通过制定《业务指引》,将现行的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由事前申请改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持续推进信息披露监管转型。随着“直通车”等信息披露监管转型的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披露的暂缓与豁免,是上市公司的一项常规业务,已运行多年。据统计,上市公司暂缓、豁免披露申请90%以上符合规则要求,并获得通过,事先审核的必要性有限。因此,从监管角度看,通过制定业务指引,取消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前申请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二,进一步规范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行为。从实践情况看,上市公司事前提交的暂缓、豁免披露事项,少数可能带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将原有的事前申请改为事中事后监管,以进一步规范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行为,避免监管人员事前接触敏感信息。
《业务指引》在取消事前申请规定的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应严格管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项,审慎判断,并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项的内部审核程序。内部管理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交易所网站披露。同时,《业务指引》还规定了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保密责任。
市场担心,取消事前申请程序后,可能出现少数公司滥用暂缓、豁免程序,规避应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就此,交易所表示,将根据《业务指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一是强化事中监管,暂缓、豁免披露的信息被泄露或出现市场传闻的,督促上市公司及时核实相关情况并对外披露;二是加强事后处分,对于滥用暂缓、豁免程序的,及时予以纪律处分或采取监管措施。
此外,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业务指引》发布后,上市公司办理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的方式将发生改变。考虑到这种情况,为方便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上交所梳理了上市公司在办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拟定并同步发布相关办理问答,供上市公司参考使用。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