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金融需求,深化打造“自在人生”养老金融服务品牌。近日,该行积极推进适老化金融,推出多重增值化权益和优惠体系,在助力养老财富积累、支付应用能力提升、社区及社会和谐关系构建等适老化金融服务方面不断积聚“软力量”。
适老产品和服务定制化
作为一家服务民生的市民银行,哈尔滨银行先后承接了社保金代发、退休养老金代发、医保代收代扣等多项民生工程,具备天然的中老年客群基础。
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末,哈尔滨银行50岁以上客户群体近580万人,客户数量占比超40%,资产贡献占比超60%;已累计发行社会保障卡840余万张;自第三代社保卡发行以来,累计布设83家服务网点,投放137台制卡机具,为17余万居民提供发卡、补换等服务。
依托于此,哈尔滨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服务适老化工作,不断探索研发符合中老年人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在产品层面,哈尔滨银行该行审慎考虑养老客群风险承受能力,兼顾产品灵活性及收益性的平衡,打造了集存款、理财、基金定投、黄金定投、保险等产品的综合服务方案。同时,考虑到中老年客户喜好特点,提供了配套权益服务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末,哈尔滨银行佳木斯分行在人民银行支持下,发行了“佳木斯市爱心助老龙龄卡”,该产品通过聚焦中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服务需求,建立了涵盖支付优惠、服务优先、理财优享、社会优待四大适老服务体系架构,全面满足支付结算、优先服务、存款理财、便利生活等金融服务需求,且持卡人享受近20项费用减免及一系列增值服务。

在服务层面,哈尔滨银行也从优化“敬老”服务环境、丰富“适老”服务设施、设置“爱老”特色专区、提供“尊老”专属服务等方面着手,提升老年服务能力。
如综合考虑高龄客群的需求,推出“极简版”手机银行APP、智能自助设备“老年关爱版”;为解决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诉求中所面临的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重庆分行推出的“银龄学堂”公益专题活动;成都分行为无法前往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倾力打造“无障碍银行”特色服务;大连分行建立便民服务站、警银服务站等。
适老社区特色化
在优化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中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同时,哈尔滨银行也逐步探索“公益+金融”的特色化社区金融服务之路,自2016年起与同佳岸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幸福社区”发展计划。
据了解,“幸福社区”发展计划主要面向社区中老年客户群体,由哈尔滨银行员工担任志愿者,积极协同公益组织策划、执行、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丰富对客服务形式的同时,搭建了异业商户资源共享平台。
各分行也积极响应。如天津和平支行组织创办了天津市首家社区咖啡驿站——南市街道食品街社区爱心咖啡驿站,丰富社区“最后一公里”公益服务;沈阳分行围绕适老助老敬老主题,与社区合作,开展相关活动等。

截至2021年末,“幸福社区”发展计划已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近2600万元,辐射天津、重庆、大连、沈阳、成都、哈尔滨、深圳、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等18个城市,开展各类公益项目120余个,近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直接受益人数超50万人次;2021年与73家执行机构开展合作。
在丰富金融适老化产品、拓展服务外延的同时,哈尔滨银行还注重保障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帮助他们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如定期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投诉纠纷举报管理,开展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等。
哈尔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适老化金融产品,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加快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中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助力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化金融发展成果。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