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各上市银行陆续发布的一季报业绩来看,尽管盈利增速下滑、不良率高企、收费取消或降低等问题持续困扰银行业,但一季度银行业绩也并非乏善可陈。其中,中间业务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且非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反映出倒逼之下银行业的转型已经开始取得成效。而金融集团化提速和基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化转型,将直接决定未来银行业格局。
非利息收入反映转型成效
事实上,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应对息差收窄的转型都早已开始,而且从一季报来看,在当前的背景下,普遍两位数以上的非利息收入增速反映了转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季报数据显示,工行一季度非利息收入750.79亿元,同比增长34.3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34.85亿元,同比增长16.86%。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1%。
招行由于大力拓展财富管理、代理保险等业务,带动了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较快增长,达198.24亿元,同比上升28.34%,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4.03%,同比上升3.59个百分点;其他净收入41.22亿元,同比增长139.37%,主要来源于票据价差收益和贵金属投资收益增长。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大投行”、“大财富”、“大资管”、“交易银行”四类轻资本、轻资产业务迅速发展,通过实施“四轮驱动”进而加快转型。数据显示,一季度,兴业银行手续费收入规模同比增长18.23%;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达到3842.45亿元,同比增长22.12%,承销规模连续4年在股份制银行中居首位。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以非息收入增加为直接目标的业务转型早已布局,并开始陆续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财富管理、代理保险等非息收入的增长已经开始成为盈利的重要增长点。此外,随着去产能的推进,以兼并重组为契机的财务顾问和银团贷款业务也将迎来一轮大的收入增长空间。
金融集团化转型成角力点
息差收窄对非息收入增加的倒逼,无疑提高了对银行综合化服务能力的要求,而综合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又倒逼银行加速金融集团化的节奏。近年来,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金融集团化节奏都明显提速。
从一季报来看,建行明确表示将纵深推进向综合性银行、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和智慧银行转型,并且其批发业务、零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增长势头良好,战略转型重点业务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与此同时,中行的全球布局也未停歇。一季报显示,中行加大资产重组力度,稳步推进东盟地区业务重组,已与信达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南商银行股权买卖协议,目前正在履行相关监管报批程序。同时,中行将东盟地区部分分支机构和业务转让给中银香港,目前这些机构重组工作已陆续报送有关监管机构进行审批,这将进一步提升中行东盟地区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水平。
此外,一季度,浦发银行的集团化版图也进一步完善。3月18日,浦发银行顺利完成了对上海信托的收购,作为控股子公司,上海信托已被纳入本报告期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金融创新势头最强劲的银行之一,兴业银行去年综合化布局再下两城:兴业经济研究咨询公司顺利开业,开创国内银行系法人研究机构“先河”;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专注数字金融服务的银行系子公司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