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儿科两家医院联合抢救成功
肝移植患儿跨过生死线今出院
新闻追踪
本报讯 (记者 左妍)农历正月初一在沪进行亲体肝移植手术的半岁患儿小若谷,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附属儿科医院的接力救治和精心呵护,顽强地跨过了农历新年,又跨过了生死线,于今天出院(详见2月6日A4版《6月龄患儿不明原因肝衰竭 24小时内完成肝移植手术》一文)。回想起那场争分夺秒的手术,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移植中心负责人王正昕教授连连说,“能救回来太不容易了,现在又恢复得那么好,真是幸运的孩子!”
小若谷2月2日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肝衰竭,从广州紧急送至上海闵行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抢救,经评估需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患儿父亲毅然决定劈肝救子。除夕中午,儿科医院与华山医院沟通联系,两家医院强强联手,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将患儿转至华山医院,并召集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数十人放弃过年休息,为父子俩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大年初一,在华山医院内,供受体手术顺利完成。
捡回一条命的小若谷,的确很幸运,可“幸运”的背后,并不仅仅是上天眷顾和生命的顽强。如果不是两家医院及时、全力的抢救,如果不是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小若谷又岂能顺利回到父母身边?华山医院儿童肝移植组长沈丛欢医生告诉记者,小若谷手术第二天转至儿科医院监护室,2月11日转至普通病房。这些天以来,他的恢复情况始终牵动着两家医院医务人员的心。如今总体恢复顺利,已拆线拔除引流管,肝功能恢复正常,精神胃口都很好。
“假如再晚半天手术,或许就救不回来了。”儿科医院感染科谢新宝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经过医护人员20多天的日夜陪伴、精心治疗,小若谷挺过了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等难关。从孩子现在的各项反应来看,由于手术及时,他并没有损伤到智力,神经系统也正常。不过,谢医生也表示,术后三个月是小若谷的关键时期,他需要每周到儿科医院复查各项指标。此后,除了需要服用抗排斥的药物外,他可以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